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非常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但对作品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可能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去挖掘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学习并运用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金钱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四、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反映的人际关系变化及背后的社会原因;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这一主题思想。
五、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信息;同时还可以搜集一些关于当时社会状况的相关图片或视频作为辅助材料使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课题:“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金钱至上’这个词?它反映了什么现象?”然后讲述一个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上来。
(二)初读感知
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全文,“这篇小说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们之间发生了哪些矛盾冲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品味
分段落细读课文,找出关键句子进行分析。“菲利普夫妇最初是如何看待于勒的?”“后来又因为什么原因改变了看法?”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心理变化轨迹及其背后的原因。
(四)拓展延伸
组织一场辩论赛,题目可以设置为“如果我是于勒,我会怎么做?”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七、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从这篇小说中学到了什么教训,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
八、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重点知识点,便于学生复习巩固。
九、反思总结
课后及时收集反馈意见,总结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点与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