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回忆昔日抗金斗争的峥嵘岁月,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与忧思。下面是对该词的深入解析与阅读理解题目的参考答案。
一、原文回顾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 燕兵夜娒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
>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二、内容理解
上片描写作者年轻时率军南归、英勇抗金的场景。“壮岁旌旗拥万夫”写其当年统领千军万马的豪迈气概;“锦襜突骑渡江初”描绘了他率领精锐骑兵横渡长江、誓死抗敌的壮烈画面。下片则转入现实,感慨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春风不染白髭须”暗示年华已老,理想难实现。“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两句尤为沉痛,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自身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
三、艺术特色
1. 对比手法:上片追忆往昔英雄气概,下片直面现实落寞,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情感冲击力。
2. 意象鲜明:“银胡觮”“金仆姑”等军事器物的运用,使词作充满战争氛围。
3. 语言凝练:全词虽短,但情感深沉,用词精准,展现了辛弃疾词风中刚柔并济的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
1. 请简要分析“壮岁旌旗拥万夫”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此句以雄浑有力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作者青年时期统率千军万马、威武雄壮的场面,表现出其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2. “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有何象征意义?
答:此句表面写春风吹不黑老人的胡须,实则暗喻时光流逝、青春不再,也寄托了作者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深切感慨。
3. 结合全词,谈谈你对“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满腹经纶、心怀天下却无处施展的无奈与悲愤。他曾经撰写过大量关于抗金策略的文章,却最终只能换来乡间种树的闲职,反映了当时朝廷对主战派的压制和作者理想破灭的痛苦。
五、总结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是一首典型的辛弃疾词作,既有对过往战斗岁月的深情回忆,也有对现实处境的深刻反思。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反映出一个有志之士在时代洪流中的孤独与挣扎。通过这首词,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辛弃疾“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命运。
---
如需更多关于辛弃疾诗词的赏析或阅读理解题目,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