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寓言中,《一叶障目》是一则寓意深刻、语言精炼的经典故事。它虽短小,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常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一、原文
《一叶障目》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如下:
>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二、注释
- 楚人:楚国的人。
- 卖其珠:出售他的珍珠。
- 为木兰之柜:制作了一个用木兰木做的匣子。
- 薰以桂椒:用桂树和花椒熏染。
- 缀以珠玉:用珍珠和玉石装饰。
- 饰以玫瑰:用玫瑰花(或红色宝石)点缀。
- 辑以翡翠:用翡翠镶嵌边角。
- 郑人:郑国的人。
- 买其椟:买了那个匣子。
- 还其珠:把珍珠退还了。
- 善卖椟:善于卖匣子。
- 未可谓善鬻珠: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三、翻译
楚国有个人在市场上卖一颗珍珠,他用木兰木做了一个精致的盒子,用桂树和花椒熏香,又用珍珠、玉石装饰,再用玫瑰花和翡翠来点缀。郑国人买下了这个盒子,却把珍珠还给了卖主。这可以说是善于卖盒子了,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四、寓意与启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只注重外表、忽视本质的人。卖珠人虽然精心打造了华丽的包装,却忽略了核心价值——那颗真正的珍珠。而买者也被外表所迷惑,舍本逐末,最终失去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吸引顾客,过度包装商品,反而掩盖了产品的实际价值;或者人们在选择事物时,只看表面,忽略内在品质。因此,“一叶障目”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警示:要看得长远,识得真伪,不被表象所迷惑。
五、结语
《一叶障目》虽是古代寓言,但其道理至今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虚华所迷惑,真正做到“去伪存真”。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