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一种由于长时间受压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损伤。在临床护理中,压疮的早期识别和正确分期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压疮进行科学分期,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压疮的分期主要依据国际通用的“美国国家压疮顾问小组(NPUAP)”提出的分类标准,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此外还包括不可分期和深部组织损伤两种特殊类型。
Ⅰ期压疮:
此阶段表现为皮肤完整,但出现红斑,按压后不褪色。常见于骨突部位,如骶尾部、足跟、肩胛骨等。此时皮肤尚未破损,但已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属于早期阶段,及时处理可有效防止病情恶化。
Ⅱ期压疮:
皮肤部分厚度受损,表现为表皮或真皮层的破损,可能伴有水疱、糜烂或浅表溃疡。此阶段伤口较浅,但仍需密切观察,避免感染,并采取减压措施,促进愈合。
Ⅲ期压疮:
全层皮肤受损,形成较深的溃疡,可能累及皮下脂肪组织,但未涉及肌肉、肌腱或骨骼。此阶段伤口较深,易感染,需加强清创、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Ⅳ期压疮:
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坏死,可能累及肌肉、骨骼甚至关节。此阶段病情严重,常伴随严重的感染和全身症状,治疗难度大,恢复周期长,需多学科协作管理。
不可分期压疮:
当创面被坏死组织或焦痂覆盖时,无法明确判断其真实深度,需先进行清创处理,才能进一步评估。
深部组织损伤:
表现为局部皮肤完整,但存在紫红色或暗红色的肿胀区域,可能伴有疼痛或温度变化。此类损伤可能迅速进展为Ⅲ期或Ⅳ期压疮,需高度重视。
总之,压疮的分期不仅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更是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的关键。通过定期评估、合理减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压疮的发生与发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