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特制定本“道德讲堂”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通过“道德讲堂”这一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好少年。
二、建设目标
1. 构建系统化、常态化的道德教育平台,推动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 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认同和行为自觉,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实施原则
1. 立足实际,注重实效。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 多元融合,形式多样。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采用讲座、演讲、情景剧、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
3. 持续推进,形成机制。将“道德讲堂”纳入学校常规德育工作中,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四、主要内容
1. 道德知识普及:围绕孝敬父母、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关爱他人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和学习活动。
2. 典型榜样引领:邀请道德模范、优秀教师、家长代表等进行事迹宣讲,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3. 学生自我教育:组织学生参与“道德讲堂”策划与主持,增强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4. 实践体验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等开展志愿服务、爱心捐赠、文明礼仪等活动,深化道德教育效果。
五、组织保障
1. 成立“道德讲堂”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德育处具体负责,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参与。
2. 制定年度计划,明确时间安排、活动主题、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 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扩大活动影响力。
4. 建立评价机制,对“道德讲堂”活动进行定期评估,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提升。
六、预期成效
通过“道德讲堂”的持续开展,逐步实现学生道德素养明显提升、校园文明风尚日益浓厚、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完善的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七、结语
“道德讲堂”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平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各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道德讲堂”建设取得实效,为构建和谐校园、培育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