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王孙_杜甫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哀王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动荡、民生疾苦的诗歌。这首诗以悲悯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皇室后裔的凄凉境遇,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一、原文
哀王孙
长安城头头白乌,
日日啄食宫门肉。
谁家少妇来啼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玉炉香暖频添炷,
红烛泪深还续续。
君不见,
昭阳殿里歌舞地,
今朝却作寒沙路。
君不见,
骊山温汤养妃子,
今日空余断石树。
秦宫汉阙生秋草,
谁家新冢起黄昏?
金茎仙露已成空,
铜驼荆棘埋荒垄。
人生七十古来稀,
奈何天命不我与!
王孙兮王孙,
汝今安在?
胡尘满地,
何处归程?
二、赏析
这首诗以“哀王孙”为题,表面上是对皇室后裔的哀悼,实则借古讽今,抒发了对盛唐衰落、百姓流离失所的痛心之情。杜甫通过描写昔日繁华宫殿的荒凉景象,如“昭阳殿里歌舞地,今朝却作寒沙路”,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诗中“玉炉香暖频添炷,红烛泪深还续续”一句,形象地描绘出宫廷生活的奢靡与虚幻,而“金茎仙露已成空,铜驼荆棘埋荒垄”则象征着昔日辉煌的消逝与现实的残酷。整首诗情感沉郁,语言凝练,体现了杜甫“诗史”的风格。
此外,诗中多次使用“君不见”这一句式,增强了语气的强烈性,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三、翻译
长安城上白色的乌鸦,
每天啄食皇宫的肉食。
是谁家的年轻妻子在哭泣,
哭声直冲云霄。
香炉里的香气不断增添,
红烛的泪痕深深又续。
你可曾见过,
曾经歌舞升平的昭阳殿,
如今却成了寒冷的沙地。
你可曾见过,
骊山温泉中的妃子,
如今只剩下断裂的石树。
秦宫汉阙长满了秋草,
哪一家的新坟在黄昏中升起?
金茎上的仙露早已空无,
铜驼旁的荆棘掩埋了荒墓。
人活到七十本就稀少,
为何天命却不给我机会?
王孙啊王孙,
你现在在哪里?
胡尘遍布大地,
你又该往何处归去?
四、结语
《哀王孙》不仅是一首哀悼皇室后裔的诗,更是一幅描绘盛唐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杜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的悲痛与时代的悲剧融为一体,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人们对历史、对命运、对人性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