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车行优质课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基本信息
学科:语文
年级:高中二年级
课时:1课时(45分钟)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课文篇目:《兵车行》
授课教师:XXX
教学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兵车行》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内涵。
- 掌握诗中主要的艺术手法,如叙事、抒情、对比、细节描写等。
- 能够准确朗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内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情感与主题。
- 培养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杜甫“诗史”风格的特点,体会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 增强学生对古代战争题材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关注,培养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掌握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 难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体会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对战争的批判。
四、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历史背景资料、课文朗读音频、板书设计。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杜甫生平及唐代安史之乱的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展示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对唐朝盛世之后的战乱有什么了解?”
3. 引出杜甫的《兵车行》,介绍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生字词,初步感知诗歌情感基调。
3. 提问: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理解关键词句。
- 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描绘送别场面。
-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表现亲人离别的痛苦。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结构,明确叙事线索:送别—征夫诉苦—官吏催促—诗人感慨。
3. 讨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如“君不见”与“君不闻”的运用,增强情感表达。
4.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杜甫为何要写这样一首诗,体现其“诗史”特点。
(四)拓展延伸(5分钟)
1. 展示杜甫其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石壕吏》《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引导学生比较阅读。
2. 提问: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有哪些现实意义?
(五)总结升华(5分钟)
1.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兵车行》的思想价值与艺术特色。
2.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如何对待战争与和平?杜甫的忧国情怀对我们有何启示?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兵车行》全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撰写一篇短文,题目为《我眼中的杜甫》,要求结合本课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兵车行》的内容与情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今后可加强小组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
八、板书设计
```
《兵车行》教学设计
一、作者简介: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二、背景:安史之乱,战乱频繁
三、送别场景→征夫诉苦→官吏催逼→诗人感慨
四、艺术手法:叙事、抒情、对比、细节描写
五、主题思想:批判战争,同情人民,忧国忧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