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的拼音和组词组】“贡”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读音为 gòng。在汉语中,“贡”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多样的用法,常用于表达进献、贡献、贡品等概念。下面我们将从拼音、组词以及相关词语入手,全面解析“贡”字的用法。
一、“贡”的拼音
“贡”的拼音是 gòng,属于第四声,发音时要短促有力。在普通话中,它没有其他读音,因此在使用时较为固定。
二、“贡”的基本含义
1. 进献、奉献:如“贡品”、“贡奉”,表示向上级或长辈进献物品。
2. 贡献、功劳:如“功贡”,表示对国家或集体的贡献。
3. 古代科举制度中的考试名次:如“贡士”,指通过乡试的人,有资格参加殿试。
三、“贡”的常见组词
1. 贡品:指献给皇帝或上级的珍贵物品,如“丝绸、香料、茶叶”等。
2. 贡献:表示向他人进献意见、建议或物品。
3. 贡士: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乡试的人,是进入更高一级考试的资格者。
4. 贡赋:古代向朝廷缴纳的赋税或贡品。
5. 贡院:古代举行科举考试的场所,如“江南贡院”。
6. 贡水:地名,如“贡水县”,位于中国江西省。
7. 贡瓜:一种水果名称,也叫“贡瓜”,因品质优良而得名。
8. 贡茶:历史上专供皇室饮用的茶叶,如“龙井贡茶”。
四、“贡”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贡”字虽然不如“送”“献”等字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仍有广泛使用。例如:
- “他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这里“贡”表示贡献)
- “这个地区以出产优质贡米闻名。”(“贡米”是一种优质大米)
此外,在一些地名、品牌名称中也能见到“贡”字,如“贡嘎山”、“贡茶”品牌等。
五、书写与结构
“贡”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八”,下部为“贝”。在甲骨文中,“贡”字原本表示用贝壳来进献,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写法。
总的来说,“贡”字虽不常见,但其含义丰富,用途广泛,尤其在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贡”的拼音、组词及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成语以及相关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