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强《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将情感教育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戴志强老师在执教《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时,巧妙地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给予”的意义,感悟“快乐”的真谛。
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课堂互动与情感体验。戴老师首先通过一个简单的提问:“你有没有因为帮助别人而感到开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帮同学捡起掉落的书本,有的说给妈妈倒水,还有的说在公交车上让座……这些生活中的小片段,让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接下来,戴老师引导学生走进课文,逐段分析文章内容。他没有采用传统的讲解方式,而是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的心理变化。例如,在分析“保罗”与“小弟弟”的对话时,戴老师让学生分组模拟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情感表达。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在课堂的高潮部分,戴老师设计了一个“心灵分享”环节。他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对“给予”和“快乐”的理解。一位学生说:“我觉得帮助别人就像种下一颗种子,虽然现在看不到结果,但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这句话让全班同学都陷入了沉思,也让戴老师看到了教学的真正价值——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触动。
整节课下来,戴志强老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引导与思维启发。他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将一篇看似普通的课文讲得富有感染力。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阅读技巧,更收获了对“给予”这一美好品质的深刻认识。
通过这节《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优秀教师的教学艺术,更是一次充满温度的教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