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陈情表》文言文知识点...】在高考语文的文言文部分,《陈情表》是必考篇目之一,它不仅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学生理解古文表达方式和情感传达的重要文本。本文将围绕《陈情表》的文言文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其内容与语言特点。
一、作者与背景简介
《陈情表》是西晋时期李密所作的一篇奏章,目的是向晋武帝陈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的原因。李密因祖母年迈多病,需亲自侍奉,故以“孝”为由恳请辞官。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恳切,被誉为“千古至文”。
二、重点实词与虚词解析
1. 实词
- 臣:我,自谦之词。
- 夙:早年,幼年。
- 闵:同“悯”,怜悯。
- 危:危险,此处指疾病。
- 鲜:少,这里指“无”。
- 终:完成,这里指“终养”。
2. 虚词
- 以:表示目的,相当于“来”。如“是以”即“因此”。
- 而:表示转折或并列,如“今臣亡国贱俘,而敢自矜”。
-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则:表示承接关系,“则命一巫医,使祷祠之”。
三、特殊句式与语法现象
1. 宾语前置
- 如:“臣不胜犬马之力,不敢废离。”
正常语序应为“臣不敢废离犬马之力”,但为了强调,将宾语前置。
2. 被动句
- “今臣亡国贱俘,而敢自矜。”
虽未使用“被”字,但通过语义可判断为主动句,非被动。
3. 状语后置
-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正常语序为“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即“我因为命运坎坷,从小就遭遇不幸”。
4. 省略句
-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省略了“臣”字,完整应为“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四、常见成语与名句积累
- 日薄西山:比喻人或事物接近衰亡。
- 气息奄奄:形容生命垂危。
- 朝不保夕:形容处境非常危险,难以维持。
- 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
- 茕茕孑立:形容孤独无依的样子。
五、主旨与情感分析
《陈情表》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祖母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朝廷的忠诚。文章以“孝”为核心,既体现了儒家伦理观念,也展示了李密在忠与孝之间的艰难抉择。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六、备考建议
1. 熟读全文:理解文章结构与情感脉络。
2. 积累词汇:尤其是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
3. 掌握句式:如倒装、省略、被动等。
4. 背诵名句:有助于理解作者情感与文章风格。
5. 联系现实:思考“孝”与“忠”的现代意义,提升综合素养。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梳理与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全面地掌握《陈情表》的相关内容,为高考文言文阅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