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我端起酒杯询问广阔的青天。
我不知道那遥远的天上宫殿,今天晚上又是哪一年。
我想乘着清风飞往天界,却又担心那华丽的楼台过于寒冷。
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与自己的影子嬉戏,这样的生活难道不是比在人间更好吗?
月亮慢慢移动,穿过红色的楼阁,又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耀着那些无法入眠的人。
月亮啊,你该不会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变得如此圆满?
人世间有悲欢离合,就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只希望远方的亲人身体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词写于中秋佳节,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寄托了自己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他将个人的离愁别绪融入到对宇宙万物的理解之中,展现了豁达的人生观。
开篇以“明月几时有”发问,既是对自然奇景的赞叹,也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接着,词人借酒抒怀,想象自己能够飞升至天界,却又因害怕寒冷而犹豫不决,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下阕则进一步深化主题,通过对月光流转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最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道出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即便身处异地,也能心心相印,共享同一轮明月。
总之,《水调歌头》不仅是一首关于亲情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生命赞歌。它告诉我们,在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时,要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