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极端天气频发,汛期带来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为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财产安全,提升学校应对突发汛情的能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汛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建立科学、高效、有序的防汛应急机制,确保在发生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时,能够迅速响应、妥善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一、组织机构与职责
1. 防汛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教务处负责人、德育处负责人组成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全校防汛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
由教师代表、保安人员、学生志愿者组成,负责现场抢险、疏散转移、物资调配等工作。
3. 信息联络组
负责与气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周边单位保持联系,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变化,发布预警信息。
二、预警机制
1. 气象预警
通过学校广播、微信公众号、短信平台等方式,及时向师生发布暴雨、洪水等气象预警信息。
2. 内部监测
定期检查校园排水系统、围墙、校舍、实验室等重点区域,发现隐患立即上报并处理。
三、应急响应流程
1. 一级响应(暴雨红色预警)
- 全校停止一切户外活动,安排学生在教室或安全场所避险。
- 后勤部门加强巡查,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 教师配合安保人员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
2. 二级响应(暴雨橙色预警)
- 学生上下学实行分时段管理,避免拥挤。
- 对低洼地段进行重点监控,必要时提前疏散。
- 安排专人值守,随时报告情况。
3. 三级响应(暴雨黄色预警)
- 提高警惕,做好防范准备。
- 检查门窗、电器设备是否安全,防止漏电、倒塌等事故。
-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灾后处理与恢复
1. 安全排查
灾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校园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2. 心理疏导
对受灾师生进行心理安抚,减轻恐慌情绪,恢复正常学习生活。
3. 总结评估
对本次防汛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预案,提升整体应急能力。
五、宣传教育
学校将定期开展防汛知识宣传,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讲座等形式,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总之,防汛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师生的生命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希望通过本预案的实施,全面提升学校的防汛应急能力,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