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及rdquo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赠别二首》之一。原诗如下:
> 多情却似总无情,
> 唯觉樽前笑不成。
> 蜡烛有心还惜别,
> 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抒情诗,情感细腻、语言含蓄,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刻体悟。
一、诗句解析
“多情却似总无情”
这句话表面上看似矛盾,实则蕴含深意。它表达的是:一个内心充满感情的人,往往在面对离别或悲伤时,反而显得冷漠、无动于衷。这种“无情”并非真的无情,而是因为内心的痛苦太深,以至于无法用言语或表情来表达。
“唯觉樽前笑不成”
“樽前”指的是酒席之间,朋友相聚的场景。在这本应欢聚的时刻,诗人却感到“笑不成”,即无法露出笑容。这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沉重与无奈,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悲伤。
二、全诗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慨。全诗虽只有四句,但情感层层递进,意境深远。
- 第一句:“多情却似总无情”——揭示了情感的复杂性,表现出一种欲言又止、难以言表的离愁。
- 第二句:“唯觉樽前笑不成”——进一步描绘出在离别场合中,人们强颜欢笑却难掩伤感的情景。
- 第三句:“蜡烛有心还惜别”——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蜡烛赋予“心”,暗示连蜡烛都懂得惜别,更突出了离人的深情。
- 第四句:“替人垂泪到天明”——以蜡烛流泪作结,象征着离别之痛持续到深夜,情感久久不能平复。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描写,表达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三、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哀愁与不舍之情。它不仅写出了个人情感的波动,也折射出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离别之痛。诗人以“多情却似总无情”的矛盾心理,道出了世间最真实的情感状态——爱得越深,离别时的痛苦就越强烈。
四、艺术特色
1. 拟人手法:如“蜡烛有心”、“替人垂泪”,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情感张力。
2. 对比与反差:通过“多情”与“无情”、“笑不成”等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3. 含蓄蕴藉:不直接倾诉情感,而是通过环境与物象来传达,体现了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
五、结语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不仅是杜牧笔下的离别之叹,更是无数人心中对情感的深刻体会。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深情往往藏在沉默之中,而离别之时,笑也成了最难的事。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