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养狙文言文阅读题】《楚人养狙》是一篇出自古代寓言类文言文,内容简短却寓意深刻,常被用作语文阅读理解的题目。文章通过一个楚地之人饲养猴子的故事,揭示了人性中贪婪、虚荣与自我欺骗的弱点。
原文如下:
> 楚人有好①养狙者,曰:“吾以养狙为业。”其家多狙,日食之不给。狙皆怒,欲逐之。乃告之曰:“吾将减其食,而与之粟。”狙喜,遂不复逐。后数月,狙饥甚,乃谋于群狙曰:“今吾等食不足,宜更求所食。”遂共出,毁其庐,弃其粮,而去。
注释:
- 好:喜欢。
- 业:职业。
- 不给:不够。
- 逐:驱逐。
- 减其食:减少它们的粮食。
- 与之粟:给他们谷物。
- 食不足:食物不够。
- 谋:商量。
- 庐:房屋。
- 弃其粮:丢弃他们的粮食。
- 去:离开。
【阅读理解题】
1. 文中“楚人”指的是谁?他以什么为业?
2. 猴子为什么一开始没有赶走楚人?
3. 后来猴子为什么又决定离开楚人?
4. 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1. 文中“楚人”指的是一位住在楚地的人,他以饲养猴子为职业。
2. 因为楚人承诺减少它们的粮食,转而给予谷物,猴子觉得得到了好处,所以没有赶走他。
3. 后来猴子发现食物仍然不足,便认为楚人欺骗了它们,于是决定离开。
4.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表面上看似仁慈、实则自私自利的人,同时也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的承诺,要认清事物的本质。
【写作提示】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清晰,情节紧凑,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在写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分析人物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满意到后来的失望,体现猴子的觉醒过程。
- 探讨主题思想:通过猴子的行为反映人性中的盲目信任与现实的残酷。
- 联系现实生活:可以结合现代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如虚假承诺、利益驱动等,进行延伸思考。
总之,《楚人养狙》不仅是一篇文言文阅读题,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