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故事:一幅壮锦】在广西的群山之间,有一个名叫那坡的小村庄。这里四季如春,山清水秀,村民世代以织布为生。尤其是壮族人,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壮锦,不仅用于日常穿着,还常常作为礼物赠予亲朋好友。
相传很久以前,村里有个叫阿兰的姑娘,她心灵手巧,尤其擅长绣花和织锦。她的母亲去世得早,父亲常年在外谋生,家里只有她一人。阿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坐在织机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手指被丝线磨得红肿,但她从不喊累。
有一天,村里的长老邀请她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节日庆典,要求她献上一幅壮锦作为礼物。阿兰听了,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她想,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定要织出一幅最美的壮锦。
她开始日夜不停地工作,用最鲜艳的丝线,将山川、河流、飞鸟、花朵都绣进了锦中。她还特意在中间绣了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象征着希望与自由。
终于,在庆典当天,阿兰将那幅壮锦呈现在众人面前。村民们纷纷围过来,惊叹不已。那锦上的图案栩栩如生,仿佛能听见风声,看见流水,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长老激动地说:“这是全村最美丽的一幅壮锦!它不仅展现了我们的技艺,更表达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从那以后,阿兰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壮乡,人们称她为“织梦人”。而那幅壮锦,也被珍藏在村中的祠堂里,成为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典范。
岁月流转,那幅壮锦依旧鲜艳如初,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梦想与爱的故事。它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壮族人民智慧与情感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