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含反思】一、活动名称: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音乐游戏,让幼儿初步了解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旋律和歌词内容。
2. 能力目标: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活动准备:
- 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 洋娃娃和小熊的玩偶或图片
- 舞蹈动作图示卡
- 空间宽敞的教室或活动室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出示洋娃娃和小熊的图片,提问:“你们喜欢跳舞吗?今天我们要和洋娃娃和小熊一起跳舞!”引发幼儿兴趣。
2. 学习歌曲(10分钟)
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听一遍,鼓励幼儿跟着哼唱。随后分段教唱,重点学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呀跳呀跳”等歌词。
3. 动作创编(15分钟)
教师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简单舞蹈动作,如:
- “洋娃娃转个圈”——双手举高,原地转圈;
- “小熊点点头”——双手放在头上,点头动作;
- “他们一起跳圆舞曲”——手拉手围成一圈,轻轻转圈。
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逐步熟悉节奏和动作。
4. 游戏互动(10分钟)
组织“找朋友”游戏,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演洋娃娃,一人扮演小熊,随着音乐自由舞蹈,互相邀请对方跳舞,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表扬幼儿的表现,并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家人一起跳舞,分享快乐。
五、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相关音乐和道具,供幼儿自由表演;也可将歌曲改编为故事,让幼儿复述并进行角色扮演。
六、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跟随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动作创编过程中,部分幼儿对节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加强节奏训练。此外,个别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较为害羞,不愿主动参与,今后应多给予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通过本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现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